您现在的位置:

养生趣闻 >> 正文 >

晕倒后的急救措施

二、头晕的治疗方法1.头晕的运动保健方法2.治疗头晕的中医食疗方法三、导致晕倒的常见原因1.导致晕倒的原因2.老人晕倒的原因北京军海癫痫病医院

1、老人晕倒的急救措施

由于老人多骨质疏松严重,跌倒后很容易出现骨折,如老年人摔倒后出现局部疼痛和肢体活动障碍,这时有可能已经发生骨折,如被匆忙扶起可能会加重损伤,导致骨骼错位,若是伤到脊柱,甚至可能会损及脊髓。所以,一旦老人摔倒,且怀疑有骨折时,可就地保暖、止痛,防止休克;如出血就要马上止血,并用纱布、绷带包起来,就地固定;如果怀疑脊柱骨折,或感觉问题比较严重,应帮助老人保持身体不动,就地等待急救120的到来。

若能确认老人没有骨折,则还要观察老人是否昏迷。意识清醒且没有身体不适的,一般问题不大,稍事休息可扶起来;如老人表示心口疼,且本来就有等心脏问题的,则可能是出现了心绞痛,要立刻协助老人含服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,待症状缓解后扶起。

2、常见晕倒的急救措施

2.1、低血糖昏厥的急救。大多是困饥饿、营养不良所造成,昏厥后也应使病人乎卧。如神智尚清醒,可给产糖水、食物,不多时病情即可迅速好转。低血糖较严重,处于昏迷状态的,只要注射适量高渗葡萄糖,也可很快地清醒。

2.2、心源性昏厥的急救。系由于心脏功能异常,心排血量突然减少引起。心源性昏厥发病突然,持续时间较长,病情较凶险,应争分夺秒全力抢教,否则,有心脏骤停导致死亡的危险。急救宜采用拳击胸前区或胸外心脏挤压术。并迅速护送病人去医院抢救。

3、晕倒后掐人中的方法

位于鼻子下面的那条纵沟称为鼻唇沟,又叫人中沟,在人中沟中间靠上的位置,即上1/3与下2/3交点处有人中穴,我们所说的掐人中,即指掐人中穴,人中穴具有醒神开窍、调和阴阳、镇静、解痉通脉等功效,历来被作为急救首选要穴,对人事不省、中风昏迷、惊厥、抽搐等非常有效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刺激人中穴可以升,在危急情况下,升高血压可以保证机体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,维持生命活力。另外,刺激人中穴,还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,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正常运行。

掐人中时,把大拇指的指端放到人中穴上,其他四指放在下颌(下巴)处,大拇指向上顶推,行强刺激。此时,要注意活动大拇指,不能一直放在穴位上不动,以每分钟顶推20—40次为宜,可使患者很快苏醒,还要注意不能一味用指甲去掐,而是要用拇指的力量按压穴位使人苏醒。

头晕的治疗方法

1、头晕的运动保健方法

生命在于运动。预防头晕要给自己充足的运动时间,只要多动就能不断地调节身体机能、平衡系统失调。平常要多注意休息。科学的睡眠能有效地预防头晕,中小学生9小时,大学生8小时,成人8小时,老年6~7小时。注意饮食。应避免吃过咸的食物;适当饮水;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;控制茶水和咖啡类饮品饮用等,来降低脑前庭系统的兴奋,减轻头晕症状。

2、治疗头晕的中医食疗方法

取蜈蚣3条,地龙15克,忍冬藤15克,钩藤15克,乌梢蛇9克,地鳖虫9克,全蝎6克,鸡血藤25克,络石藤20克,黄芪90克,丹参30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此方可以活血化淤,通达脉络,治疗脑血栓引起的头晕有奇效。

取鸭蛋1个、赤豆20粒,搅匀蒸熟,早晨空腹服,每日1次,连用7天有特效。可治疗非上述病症引起的头晕。

导致晕倒的常见原因

1、导致晕倒的原因

1、血管迷走性晕厥。这种最为常见,多发于年轻人,往往发作时有固定的诱因,如排尿、咳嗽、疼痛、情绪紧张、恐惧、天气闷热、剧烈运动、空腹等。晕厥有时发作前无任何症状,会很快恢复,无后遗症,有时会出现血压和/或心率减慢,这种晕厥通常在医生的指导下,大部分人通过特殊锻炼可以治愈,少数需要用药物或心脏起搏器治疗。

2、心源性晕厥。是指由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排血量突然减少或暂停而致的晕厥,多由于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脏病引起。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、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动过缓或停搏引起,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,如室颤室速等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晕厥。

2、老人晕倒的原因

2.1、低血糖昏厥。有的老人饭量很小,不能保证充足的血糖浓度,或者饭量尚可,而消化吸收有明显障碍,有效血糖较低,脑和心等器官未得充分的营养,在饥饿时(上午11点多,下午5点多)活动量稍大,便有可能昏厥。

2.2、引起的昏厥。老年人大都有颈椎肥大的毛病,骨质增生压迫血管,致使椎底动脉缺血脑干和小脑缺血缺氧,当头部左、右旋转角度过大时,就会发生昏厥。

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。其一般表现为上腹疼痛、恶心、呕吐、嗳气、反酸以及一些消化道的病症(便秘比腹胡萝卜泻多见)。一般认为,胃酸分泌过多是引起胃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原因。

【偏方1】

组成:马铃薯300克,胡萝卜300克,黄瓜300克,苹果330克,蜂蜜适量。

制作与用法:上料切细榨汁,加蜂蜜适量饮用。

主治:胃酸过多。

【偏方2】

组成:芜青叶200克,胡萝卜400克,芹菜200克,苹果300克,蜂蜜适量。

制作与用法:上料切碎入榨汁机内榨汁,如太浓可酌加冷开水,汁中纤维太多可滤汁,然后加适量蜂蜜即可饮。

主治:胃酸过多。

【偏方3】

组成:鸡蛋壳。

制作与用法:鸡蛋壳研末,取2克。开水冲服,1日3次。

主治:胃酸过多。

【偏方4】

组成:包心菜1/4个,苹果半个,柠檬1/4个。

制作与用法:上料分别榨汁,然后混合调匀饮用。

主治:胃酸过多。

【偏方5】

组成:包心菜200克,胡萝卜400克,苹果400克。

制作与用法:上料切碎入榨汁机榨汁,加蜂蜜适量饮。

主治:胃酸过多。

【偏方6】

组成:包心菜。

制作与用法:将包心菜榨汁。每天服36毫升,亦可和胃溃疡的药物并用。

主治:胃溃疡。

【偏方7】

组成:马铃薯,味精。

制作与用法:每天用中等大小的马铃薯5~6个捣烂或刨丝后用布包住挤汁,加味精调制成饮料饮用。

主治:胃溃疡。

【偏方8】

组成:花生、猪肉或鸡蛋。

制作与用法:用猪肉或鸡蛋炖花生仁(连衣)食用。

主治:胃溃疡。

【偏方9】

组成:番茄,土豆。

制作与用法:番茄、土豆分别榨汁,各取150毫升混合调匀。早晚各饮1次。

主治郑州癫痫病医院比较好:胃溃疡。

【偏方10】

组成:鸡蛋。

制作与用法:用沸水冲已搅匀的鸡蛋。饮用。

主治:胃溃疡。

【偏方11】

组成:猪肚。

制作与用法:猪肚焙干研成细末。每日清晨空腹冲服,每次3克猪肚末。

主治:胃溃疡。

【偏方12】

组成:金橘根30克,猪肚100~150克。

制作与用法:土料切块,加清水2000毫升炖至800毫升,以食盐少许调味。饮汤食猪肚。

功效:健脾开胃,行气止痛。

主治:胃溃疡。

【偏方13】

组成:鲜马铃薯1000克,蜂蜜适量。

制作:马铃薯洗净,用绞肉机加工捣烂,再用洁净纱布绞取汁,放锅中以大火烧沸,后改文火煎熬浓缩至稠黏时,加一倍量的蜂蜜,再煎至稠黏如膏状停火,冷却装瓶。每次1汤匙,每日2次,20天为1疗程。空腹服用。

禁忌证:治疗中忌吃辣椒、大葱、醋、酒等刺激性食物。

主治:胃和十二指肠溃疡。

【偏方14】

组成:马铃薯。

制作与用法:取新鲜马铃薯20~30个,洗净捣碎成泥,用布挤去水分,置砂锅(不可用金属锅)内,不盖盖,用文火慢煮,煮到水分完全蒸发掉,成焦炭结在锅底时取出,研末。每天早晚服1茶匙。

主治:胃和十二指肠溃疡。

【偏方15】

组成:海螵蛸(墨鱼骨)、甘草各等份。

制作与用法:上料共研成细末。每天服3次,每次5克,温开水送服。

主治: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。

【偏方16】

组成:陈皮、甘草各100克。

制作与用法:陈皮、甘草洗净,加适量水浸泡发透后煎煮,20分钟取煎液1次,共3次,后合并煎液,再以文火煎熬浓缩成稠膏,加蜂蜜一倍,至沸停火,待冷装瓶备用。每次3汤匙,每日2次,开水冲服。

主治: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。

胃炎分单纯性胃炎、腐蚀性胃炎、感染性胃炎、慢性胃炎等。

黏膜性胃炎为单纯性胃炎,多有上腹部不适、疼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
慢性胃炎病程缓慢,可长期反复发作,临床表现不典型也不规则,大部分病人表现为上腹部饱闷、疼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、嗳气等。

【偏方1】

组成:鸡蛋壳。

制作与用法:鸡蛋壳研末,取6克。开水冲服。

主治:黏膜性胃炎、胃痛。

【偏方2】

组成:玉米、白扁豆各60克,木瓜15克。

制作与用法:上料加水适量煎汁。饮用。

主治:胃炎。

【偏方3】

组成:猪肚1只,白胡椒15克。

制作与用法:猪肚洗净,白胡椒打碎。上料放猪肚内,用线扎紧,放入砂锅内炖烂,调味食用。

主治:慢性胃炎。

【偏方4】

组成:生姜100克,米醋250毫升。

制作与用法:生姜洗净切丝,浸泡在米醋中,密闭贮存备用。每日空腹服10毫升。

主治:慢性胃炎。

红葡萄酒

【偏方5】

组成:红葡萄酒。

制作与用法:常饮,每日2~3次,每次15毫升。

主治:慢性胃炎。

【偏方6】

组成:苹果。

制作与用法:每日饭后食苹果1只。

功效:对消化不良、反胃效果好。

主治:慢性胃炎。

【偏方7】

组成:干橘皮30克。

制作与用法:干橘皮炒后研末。用温开水加适量白糖冲服,空腹服,每次6克。

主治:慢性胃炎。

【偏方8】

组成:生姜、橘皮各20克。

制作与用法:生姜、橘皮各20克水煎。每日服2~3次。

功效:止痛,止呕。

主治:慢性胃炎,胃痛、吐清水。

【偏方9】

组成:香菇、粳米各100克,牛肉50克。

制作与用法:牛肉煮熟切成薄片,和香菇、粳米共入锅内加水煮粥,调入葱、姜、精盐、味精等调味食用。

主治:慢性胃炎、胃痛、反胃。

声明:养生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

本文标题:

本文链接:

© http://jkcp.twxpb.com  养生之道网    版权所有